姑爷的蜂蜜

作者: 阿爽哥2019 来源: 转载 时间: 2019-10-18 10:36 阅读:
  蜂儿不食人间仓,玉露为酒花为粮。作蜜不忙采蜜忙,蜜成又带百花香。中秋节前,收到了姑爷从海南邮递过来的蜂蜜,清香四溢,垂涎欲滴。

  姑爷今年73岁,在海南岛澄迈昆仑农场南渡江边的原始森林里养了一辈子的野蜜蜂。记得小时候,每到割蜂蜜时小孩子都会围着他转,农场的职工来自五湖四海,平时可走动的亲戚比较少,全队的小孩子都追着他跑,亲呢地喊他“姑爷!”,姑爷便会用割蜜刀轻轻刮一小块蜂蜜给我们偿。

  姑爷高中毕业,在当时已是很高的学历了,那时在老家食不果腹,听说海南农垦在新建农场,大量招人开荒种橡胶。于是姑爷凭着一腔热血到了宝岛海南。刚到海南一时入不了农场,姑爷只好暂时寄宿在老乡家中。姑爷知道公家分配给老乡家的粮食也很少,长期寄宿也不是办法。心急如焚,只有一个愿望:“只要有一份工,无论是做什么都可以!”。

  听说经济分场那边招人,他马上就赶到了那里。接见他的领导说:“这段时间招工还没开始,想做你可以先留下来,只要肯干是会有机会的。”于是,没有工资,也没有待遇,只是管在草棚住宿和吃饭,姑爷就这样留了下来。每天顶着烈日随大家出工,早出晚归,在经济场一干就是三个月,领导也没有说要招录的意思,于是姑爷去问,领导才说:“你的工作表现,我们都看到了,但你是从外面新来的,需要有人替你担保,上级组织才能批准!”可是那时的交通和通讯都很落后,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人,姑爷找遍了附近所有能认识的人,也没人肯出面担保。勤劳又憨厚的姑爷因没有担保,在经济分场干了大半年都是临时工,入不了队,也转不了正。

  姑爷居住的草棚附近有个晒谷场,有一位叶奶奶经常会在那晒稻谷,每天都能见到姑爷早出晚归地出工,一来二去就熟悉了,跟姑爷的老家还是同一个镇的。有一天,姑爷试着问她,能不能作个担保。叶奶奶说:“我也是随儿子来到海南的,别人也不会相信我一个这么大年纪的老太婆,我见你也是个好人,回家问问我儿子吧。”老奶奶的儿子在场部机关工作,在那个特殊年代,听说做担保这事也皱起了眉头,说了好几次,叶奶奶的儿子都没答应。后来,叶奶奶急了,生气地说:“就算我求你了!有多大的事啊?只是让你签个字作个担保,又不要你的金,又不要你的银。再说大家都是同一个地方来的,乡里乡亲的,谁不会遇到个困难,能帮就帮帮忙嘛!”,老奶奶的儿子这才签了字。

  姑爷得以顺利入了农场。开荒、种地、种橡胶什么重活、苦活都做过。后来,农场成立了养蜂队,姑爷凭着好学和吃苦的劲,掌握了养蜂的技术,农场解散重组后,他仍自己养蜂,一干就是几十年。

  姑爷的蜂蜜,基本都是经熟人口口相传,慕名上门来购买的。酒香不怕巷子深!姑爷的蜂蜜深存在家中慢慢卖,从不张扬,也不打广告,有人见他做得太辛苦,曾暗示他可以学一学那些无良商家,随便在路边放几个蜂箱做“噱头”,每月就能销售几百斤的那种来钱快的蜂蜜。也有人说他的蜂蜜贵,淘宝或者一点旅游景区附近几十元,甚至十几元一斤的都有。也有人说他的蜂蜜有酸味、也有人说略带点苦,甚至有人说他的蜂蜜是假蜜。

  “清者自清,浊者自浊”,姑爷只是笑笑也不辩解,就如年青工作时找人担保的那样,专心致志地养他的蜜蜂,因为他知道蜜蜂的习性、知道养蜂的艰辛,知道蜂蜜喜阴、喜凉、喜欢森林大自然,知道蜜蜂不会喜欢车流滚滚的马路,不喜欢真假难辨、不喜欢骄燥、不喜欢浮华、不喜欢黑白颠倒。……

网友评论

    共有条评论,点击查看更多来说两句吧...

            


    验证码:

                    

赞助推荐